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红细胞疾病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标签: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疾病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能干细胞缺陷引起的细胞克隆性疾病,因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又称为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骨髓象提示增生异常而部分患者可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所以FAB分类将其归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Ⅱ型。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病因病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引起红细胞无效生成的缺陷位于多能干细胞。血浆铁周转增加但由标记同位素铁结合的血红素明显减少,提示血红素合成酶有缺陷。由于铁与原卟啉结合受阻,从而使幼红细胞线粒体铁超负荷。电镜下显示线粒体变形,肿胀,内嵴模糊;铁以灰尘样或斑块状胶态分子团的形式沉积在线粒体内嵴之间。由于线粒体环核分布,如以普鲁士蓝染色即见有阳性的环核分布的铁粒,即称环形铁粒幼细胞。骨髓幼红细胞在成熟前即遭破坏,发生原位溶血,引起红细胞无效生成。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 编辑本段回目录

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性别差异不大。临床经过相对良性,进展缓慢,就医前贫血多已存在几年。肝脏可轻度肿大,5%患者伴脾轻度肿大。转化为白血病则肝、脾可以明显肿大。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化验检查 编辑本段回目录

1.血片检查成熟红细胞具有双形性,一部分为正常红细胞,另一部分则呈低色素性;形态大小不一,可伴嗜碱点彩,呈靶形或铁粒幼细胞。血红蛋白一般70~100g/L,偶可低至3g%。网织红细胞0.5%~2%。血红蛋白F偏高。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部分患者可偏低。
2.骨髓涂片示红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红为主,部分有巨幼样变。可见双核或核固缩细胞,胞浆呈泡沫状或有空泡,提示红系造血异常。环形铁粒幼细胞可高达幼红细胞的40%以上,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沉积也增多。部分病人同时伴粒系及巨核系细胞病态造血。
3.50%患者有染色体异常,常见的有5q-、十8、-7、十19、20q+、11q+、7q-等。细胞遗传异常提示本症系一种细胞克隆性疾病。
4.血清铁可高达35.8μmol/L,总铁结合力减少,但饱和度增加。血清铁饱和度增高表明体内贮藏铁增多。血清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提示骨髓原位溶血。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多而血清叶酸偏低。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诊断鉴别 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难治性贫血,红细胞具有双形性,骨髓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及幼红细胞无效生成,诊断一般不困难。应注意与其他低色素贫血相鉴别,如缺铁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对原发性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者应与继发性SA,遗传性SA以及维生素B6反应性SA相鉴别。当骨髓出现较多原幼细胞时,应警惕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可能。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治疗
1.口服维生素B6200mg/d至少三个月。血清或红细胞内叶酸浓度偏低者宜加用叶酸60~80mg/d,但效果不明显。
2.达那唑口服0.1g,每日3次,至少三个月,部分病人贫血可暂时改善。宜注意肝转氨酶的改变。
3.贫血症状明显,有心衰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征象时,应定期少量输血。当体内铁负荷过重时,可使用去铁铵甲磺酸盐(去铁敏)肌肉注射以促进铁从尿中排泄,每次肌注0.5~1.0g,每周1~2次。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预后预防 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不转化为白血病,可存活多年。部分病人病情发展,贫血加重,白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而死于骨髓衰竭。长期输血可引起血色病,部分也可转成急性白血病。骨髓中仅有红系异常而未累及其他系造血细胞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好。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下一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