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血液基础   

DIC

标签: DIC,鉴别,预防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DIC的鉴别诊断
1、重症肝病:因有多发性出血、黄疸、意识障碍、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易与DIC混淆。但肝病无血栓表现,3P试验阴性,FDP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是在毛细血管广泛形成微血栓:具有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脏及神经系统损害,极似DIC。但本病具有特征性透明血栓,血栓中无红、白细胞,不涉及消耗性凝血,故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一般正常,有时亦可异常,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3、原发性纤溶亢进:本病极罕见。链激酶和尿激酶治疗是典型实例。本病和DIC极难鉴别,因为①两者可由同一病因同时诱发;②两者均有纤溶特点:出血,FDP升高。两者区别主要是纤溶部位,DIC继发纤溶是对血栓形成生理性反应,典型部位局限于微循环;原发纤溶是在大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活因子。
DIC的防治原则
由于DIC病情复杂,应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主要原则是要恢复体内正常的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具体原则如下:
治疗原发病 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原发性疾病,终止促凝物质入血为首位的治疗原则。如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去除滞留在官腔内的死胎、切除肿瘤等。
改善微循环 及时纠正微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灌流是治疗DIC时的第二位的治疗原则,其中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增强心功能。
恢复凝血和纤溶的正常的动态平衡 临床上DIC时凝血和纤溶两个病理过程往往交错在一起,但治疗以抗凝为主,即使在后期以纤溶为主的DIC病人也不主张单独使用抗纤溶药物。应用最广的抗凝血药物是肝素,它不仅可以抑制凝血系统的活化,还能促进纤溶、保护内皮细胞和减轻炎症反应。肝素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清除作用。继发性纤溶带来大量出血时,可应用纤溶抑制剂来抑制纤溶酶活性。临床上常将肝素与6-氨基已酸(纤溶酶抑制剂)并用,治疗持续性凝血和过度纤溶,以便恢复正常的凝血与纤溶的平衡。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红白血病 下一篇白血病m4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xkxyk
xkxyk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