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百科分类 >> 中医药

"中医药"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042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产后身痛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身痛病

摘要:产后身痛病产后身痛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为•“产后身痛”,亦称“遍身痛”、“产后关节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生与产后营血亏虚或风寒湿邪稽留有关。一、血虚素体血虚,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养,则肢体麻木、酸痛。二、血瘀产后恶露去少,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故使身痛。三、外感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人,客于经络、关窍。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除湿。方药举例独活寄生汤(《[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059次
产后身痛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身痛

摘要:产后身痛,是指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为·“产后身痛”,亦称“遍身痛”、“产后关节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产后营血亏虚或风寒湿邪稽留有关。一、血虚素体血虚,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养,则肢体麻木、酸痛。二、血瘀产后恶露去少,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故使身痛。三、外感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人,客于经络、关窍。治疗法则[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71次
产后血晕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血晕病

摘要:产后血晕病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心衰,或羊水栓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病因病机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一、血虚气脱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血脱,心神失养,致令血晕。二、血瘀气逆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910次
产后血晕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血晕

摘要:【产后血晕】产后急症之一。主要症状为分娩后忽然头晕,目眩眠花,不能起坐、 或心中满闷,噁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有 闭症和脱症之分。闭症,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硬痛,晕时神昏口噤 ,两手握紧,面黄或紫暗,舌紫,脉弦有力,属实症,多因血瘀上攻 所致。脱症,面色苍白,恶露很多,晕时口开,手撒肢冷,舌淡无苔 ,脉大而虚或微细欲绝,甚则出现冷汗淋沥,神志昏迷,口唇和肢端 青紫等(休克)症候。[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19次
产后血崩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血崩病

摘要:产后血崩病产后血崩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产后血崩”。本病基本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出血,它与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虚脱,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故为产后危急重症之一。如系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宫内,或软产道损伤所引起的产后阴道大量出血时,应及时手术止血。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有气虚血失统摄;瘀血留滞,新血不得归经;或产伤损伤脉络。一、气虚产妇素体虚弱,或因产程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致血崩。二、血瘀产时血室正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796次
产后自汗盗汗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自汗盗汗病

摘要: 自汗盗汗——产后“三危”症之一介绍产后自汗盗汗病《张氏医通》中记载:“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妇女产褥期间汗出不止称“产后自汗”,睡后汗出,醒来即止,称“产后盗汗”。产后自汗及盗汗均为产后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均称之为产后“三危”症之一。一般产妇汗出较平时多,尤其于饮食、活动后或睡眠时明显,于数日后自行缓解,不作病论。如果分娩一周后,无过劳、衣被过厚或发热等原因仍汗出不止,或稍一活动则汗出较多者,则为病理性自汗。中医理论认为,自汗多属气虚,常伴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37次
产后腹痛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腹痛病

摘要:产后腹痛病概念产后腹痛产后腹痛指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虚,运行压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症见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脉虚细, 临床常用的治疗偏方[方一]当归、续断、肉桂、川芎、干姜、麦冬各40克,芍药60克,吴茱萸、干地黄各100克,甘草、白芷各30克,黄芪40克,大枣20个,酒2000毫升。将上药共研细,布包,用酒浸于净器中,经一宿,加水1000毫升煮取150毫升,备用。每饭前温饮15--20毫升,日3次。本方适用于治疗产后虚损、腹部疼痛[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59次
产后腹痛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腹痛

摘要:产后腹痛妇女下腹部的盆腔内器官较多,出现异常时,容易引起产后腹痛。一般说来,引起女性下腹部疼痛的原因,可以分为月经周期相关引起的疼痛和非月经周期引起的下腹疼痛。初产妇因子宫纤维较为紧密,子宫收缩不甚强烈,易复原,且复原所需时间也较短,疼痛不明显。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子宫肌纤维多次牵拉,复原较难,疼痛时间相对延长,且疼痛也较初产妇剧烈些。疾病概述产后腹痛产后小腹部疼痛为主者,称产后腹痛。以新产妇多见。是指产后子宫收缩时引起的收缩痛,又称“产后痛”、“宫缩痛”。轻者不需治疗,腹痛可逐渐消失。中医将产[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572次
产后缺乳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缺乳病

摘要:产后缺乳病疾病概述缺乳又名少奶,包括无乳或闭乳,是母牛产后泌乳量少或完全无乳之症。多发于体质瘦弱母牛或初产母牛。本病发生原因很多,如饲养不良,劳役过重,母体瘦弱,气血亏虚,难以生化乳汁;或临产前及产后饲料突然改变,缺乏精料和多汁饲料,乳源枯竭;或过早配种,乳腺发育不良、激素及代谢紊乱,致使生化乳汁机能障碍;或各种外感症、传染病、中毒症引起气滞血瘀,乳汁凝滞,均可导致本病。体质衰弱,乳房皱缩,皮毛枯暗,精神不振,脉沉细无力,挤压乳房少乳或无乳流出,小牛吸奶有吮无吞;或乳房胀硬,乳管闭塞,抗拒犊牛吮[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070次
产后痉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3:50
标签: 产后痉病

摘要:产后痉病产后痉病 病名。亦名产后痉。 《证治准绳·女科》 :“陈临川云:凡产后口噤,腰背强直,角弓反张,皆名曰痉。”因发病原因不同,有产后痉风、产后病痉、产后惊风、蓐风等。详见各条。原因产后痉症的发生是因产后失血伤津,营阴耗损,阴血亏虚,不能濡润筋脉;接生不慎,伤口不洁,局部创伤,使邪毒乘虚而入,伤动血脉,直窜筋络,故成痉症。临床表现1、阴血亏虚型:症状是产后突然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面色苍白或萎黄。2、邪毒感染型:表现是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搐动,面呈苦笑状,重者项背强直,[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022次
 共2042条 1 ...‹‹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 205

中医药

中医疾病
中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袪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涌吐药
攻毒杀虫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方剂
理血剂
开窍剂
理气剂
治燥剂
治风剂
解表剂
泻下剂
和解剂
清热剂
温里剂
补益剂
固涩剂
安神剂
中医名词
中医理论
药酒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