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顺序浏览: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

搜索“TAG:脾”找到相关内容24篇,用时0.027513秒

词条| 搜标签
词条创建者:wen002创建时间:2016/02/16 15:00
标签:

摘要: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有后天之本之称。  西医学名脾脏中医学名脾英文名称Splee[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9335次
切除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11/08/12 11:34
标签:

摘要:中医认为脾属脏,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里。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动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切除手术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作用。运化水谷是指脾能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运输至[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920次
切除治疗血小板减少
词条创建者:jingzhe创建时间:2011/05/22 11:16
标签: 脾切除 治疗血小板减少

摘要:脾切除对慢性血小板减少的缓解率为70%~75%。 研究发现儿童组疗效略好于成人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病程长短与手术疗效无相关关系;术后血小板回升较早及回升幅度较高者预后较好。[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800次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11/02/06 13:42
标签: 归脾丸

摘要:药物成分 党参 80g  白术(炒) 160g 炙黄芪 80g 炙甘草 40g  茯苓 160g 远志(制) 160g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 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 40g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594次
胃虚寒食疗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10/03/10 10:44
标签: 脾胃虚寒 食疗

摘要:1、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2、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片,干姜6克,食盐适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胃之作用[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786次
胃虚寒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10/03/10 10:42
标签: 脾胃虚寒

摘要:脾胃虚寒,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167次
虚食疗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10/03/10 10:39
标签: 脾虚 食疗

摘要:  脾虚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268次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10/03/10 10:39
标签: 脾虚

摘要: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173次
肾阳虚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疗方
词条创建者:jingzhe创建时间:2009/10/27 12:23
标签: 脾肾阳虚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食疗

摘要:脾肾阳虚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疗方[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930次
仙灵酒(阳痿)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10/25 11:37
标签: 仙灵脾酒

摘要:【配方】仙灵脾6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将仙灵脾装入纱布袋中,浸泡在酒内封固三日后,即可饮用。 【主治】祛风,益肝肾,强筋骨。适用于阴阳两损,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四肢不仁。 【用法】每晚[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964次
寒湿困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5:32
标签: 寒湿困脾

摘要:释义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阻困中阳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致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主要临床表现:脘腹胀闷疼痛,泛恶欲吐,纳呆,口淡不渴,便溏,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濡缓。病机分析:过食生冷,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运化失司,故脘腹部胀闷疼痛,纳呆;胃失和降则泛恶欲吐;寒湿为阴邪,阴不耗津,故口淡不渴;湿注肠中,则便溏;脾主肌肉,湿性重着,故头身困重;湿阻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外荣[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226次
益气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5:25
标签: 健脾益气

摘要:健脾益气是中医治疗脾虚证的一种主要治疗原则,中医师通过四诊辨证为脾虚证的病证,通常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来治疗,常用到的中药如:淮山、党参、茯苓、薏苡仁、白术等等[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916次
化湿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5:25
标签: 健脾化湿

摘要:健脾化湿 正文  运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消除湿邪的治法。健脾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水湿消除。健脾化湿法适用于脾虚水湿不化证,证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脘痞满,肢体困重,饮食不化,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妇女带下,苔白厚腻,脉缓等。常用的健脾化湿药有白术、党参、茯苓、扁豆、砂仁、莲子肉、薏苡仁等,代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完带汤。健脾化湿法常与芳香化湿、温脾、利水渗湿等治法配合使用。如脾虚湿阻,证见泄泻,腹胀呕吐,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宜与芳香化湿法配合,方如钱氏七味白术散;脾阳不足而致水肿腹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626次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45
标签: 温脾汤

摘要:温脾汤1 正文温脾汤1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组成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用法上五味,哎咀。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方论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配图 相关连接[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105次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43
标签: 归脾汤

摘要:归脾汤【方名】 归脾汤 归脾汤【出处】 《正体类要》  【分类】 补益剂-补血  【组成】 白术(3克) 当归(3克) 白茯苓(3克) 黄芪炒(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  【方组趣味记忆】 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解: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当归),期(黄芪),早(酸枣仁),远知(远志),龙眼(龙眼肉),香(木香)。  【功用】 益[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579次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42
标签: 实脾散

摘要:实脾散1 正文实脾散1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四。 组成l大附子1个(炮,去皮、脐) 草果子(去皮) 干姜(炮)各60克 甘草30克(炙) 大腹(连皮)6个木瓜1个(去瓤,切片) 用法上药用水子砂器内同煮至水一半,劈开干姜,心内不白为度,不得全令水干,恐近底焦,取出锉焙为末。每于空腹、日午用沸汤点服。 主治脾阳不足,周身浮肿。 配图 相关连接[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910次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41
标签: 健脾丸

摘要:【英文/拉丁名称】JiANPi Wan【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功能与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胀满,食少便溏。【剂量/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制剂/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处方(成份)】党参200g 白术(炒)300g 枳实(炒)200g 山楂(炒)150g等。【作用类别】内科非处方药。【概    述】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政治[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708次
热毒传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22
标签: 热毒传脾证

摘要:热毒传脾证热毒传脾证古人称害人之物为毒,故在古医籍中常将“毒”作为病因概念。近代某些医著也迳指温病是温热“病毒”所致,其实,毒不是六淫邪气之外的一种致病因素,而是邪气蕴结不解的表现,或为感邪过重所致之阳热亢极的征象。对于前者,清人尤在泾曾说:“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邪结部位不同,热毒症候各异。一是邪遏经络,因气血凝滞而致局部红肿、疼痛、破溃糜烂,常见于大头瘟、痄腮、发颐、烂喉痧、痈疔等病中。二是邪气闭塞窍道,出现种种危重症候,如邱结肠腑而致腑气不通,邪闭心包而致神昏谵语等。临床症状壮热不退,口[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136次
湿阻胃证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19
标签: 湿阻脾胃证

摘要:简介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许多篇章对湿病的病因、临床特征都有所讨论,指出外湿“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困阻中焦等。汉《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专门讨论了内、外湿病,尤其是外[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082次
湿邪困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18
标签: 湿邪困脾证

摘要:主要脉症脘闷纳呆,口中粘腻,肢体困重,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缓。证候特征具有脘闷纳呆,肢体困重,苔白腻等湿邪困脾的证候特征。[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166次
 共24条 12››

更多详情,尽在互动百科
更多详情,尽在谷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