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百科分类 >> 中医药 >> 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951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筋瘤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筋瘤病

摘要:     筋瘤  病名。发于浅表之筋脉瘤肿。出《灵枢·刺节真邪》。又名石瘤。多因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所致,或因久立负重而发。证见瘤体质较硬而色紫,青筋盘曲,甚者筋结如蚯蚓。治宜清肝养血,舒筋活络。方用清肝芦荟丸化裁。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相当于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930次
筋瘤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筋瘤

摘要:  简介         邪气结聚于筋而产生的瘤状物。《灵枢.刺节真邪篇》称为「筋溜」。其 形尖而色紫,青筋累累,盘曲聚结如蚯蚓状,多发于两小腿,腕关节等部位,属于静脉曲张一类的病症。   相关条目 瘤状物 病症[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88次
筋痹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筋痹

摘要:  筋痹   语出《素问·痹论》。指以筋的症状为主的痹证。 临床表规          临床表规为筋脉拘急,关节疼痛而难以伸张。因筋聚于关节,风寒湿,邪气侵于筋所致。[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322次
窦道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窦道

摘要:概述窦道(sinus)、瘘管(fistula),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辞海》: 窦道, 又称窦, 为组织与体表相沟通的不正常管道, 不与体内空腔脏器相沟通, 大多由感染后引流不畅或异物遗留造成, 也可为先天性。而《中医外科学》五版教材在“分类释义”中说,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 一般只具有1 个外口。在外口部均有脓水经久淋漓不止”。病因窦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菌侵犯了骨组织,引起骨与软组织几乎是同时出现在局部具有持续性慢性[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232次
窝疮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窝疮病

摘要:病名。指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出《外科正宗》卷四。该病可因湿热二气交感,直接蕴蒸皮肤而成;或因先患湿疹、痱子,复经搔痒磨擦,破伤感染所致。因其患处脓破后凹陷成窝,故而得名。多发于颜面、手臂、小腿等处。发病初起即见红斑或小水疱,旋即变成黄豆大小水疱,渐成脓疮。疱周红赤,焮热痒痛,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干燥结痂渐愈;亦有反复发生且经久不愈者。甚者可伴见身热、口渴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可内服黄连解毒汤或升麻消毒饮。外有蛇床子散或红油膏。该病相当于深脓疱疮。[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323次
窍漏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窍漏

摘要:窍漏;眦漏;漏睛(西医病名:慢性泪囊炎)窍漏之名最早见于《证治准绳·七窍门》。又名漏睛、睛漏、眦漏、目脓漏等。窍漏是因心火上炎,热毒瘀积,脓液内蕴所致。以大眦无红肿疼痛,但按压泪堂处有脓液自泪窍溢出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慢性泪囊炎。[诊断依据]1.多见于成人及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新生儿亦可发生。可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2.大眦头皮色如常,或微显红赤,或大眦部白睛微赤,患眼流泪,且常有粘液或脓液自泪窍流出。3.按压晴明穴下方部位,可见有粘液或脓汁自泪窃挤出。4.冲洗泪道[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258次
突起睛高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突起睛高

摘要:概述突起睛高,病证名。又名睛高突起,睛胀。症见目睛高突胀起,疼痛难忍,目赤泪热,眼珠转动失灵,视力下降。似今之炎性突眼。多因风热火毒,上冲于眼。治疗治宜泻火解毒。内服退热桔梗饮子或郁金酒调散加减。外以疏风解表之品薰洗之。 参考资料1:http://www.39kf.com/cooperate/cmdic/t/2006-01-12-154042.shtml[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371次
穿腮毒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5
标签: 穿腮毒

摘要:穿腮毒病名。又名骨槽风,牙槽风。指耳前腮项间,肿硬如小核隐于皮肉,渐大如胡桃,最后牙车腐坏的疾病。相当于今之“下颌骨骨髓炎。”多由忧愁惊恐悲伤思虑,复感风寒之邪,化生火热所致。治疗方法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散结,方选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日久迁延,反复缠绵者宜补气血、化余毒,方选十全大补汤合阳和汤加减。临床分型临床分风火证和阴寒证两型,风火型多为初起阶段,治宜散风清热,方选清阳散火汤、荆防败毒散加减。阴寒型多属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而成气血虚亏,邪毒凝结。治宜祛寒凝,补气血,托内毒。方选阳和汤加[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74次
稻瘟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4
标签: 稻瘟病

摘要:简介稻瘟病中文名称:稻瘟病中文别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英文名称:Rice blast病原中文名称:灰梨孢,稻梨孢 病原拉丁学名:无性态称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有性态称稻梨孢 Pyricularia oryzae Cav.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水稻危害部位:叶片、茎秆、穗部传播因子:种子、稻草症状穗瘟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82次
积聚病
词条创建者:yatao创建时间:2009/08/13 14:34
标签: 积聚病

摘要:解释腹内结块、伴有胀痛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又称癖块、痃癖、痞块。一般积为脏病,属血分,病程长,病情重,且腹块有形,痛有定处。聚为腑病,属气分,病程短,病情轻,腹中结块无形,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积聚的成因多由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起居失宜,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脾失健运,食滞痰阻而引起。积聚初期以实为主:治以攻邪为主,兼以扶正;后期多为虚中挟实,治当以扶正为主,兼以攻邪。常见证型有:①肝郁气滞型积聚。证见腹满胀痛,烦躁易怒,随情志波动而腹痛增减,脉弦。治宜疏肝行气,方用木香顺气散加味。②食滞痰阻型积[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523次
 共951条 1 ...‹‹891011121314151617››... 96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