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血液病检查   

白细胞的病理形态

标签: 白细胞的病理形态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1.中性粒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严重化脓性感染、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大面积灼伤、恶性肿瘤等,均可使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毒性改变。常见的有:①细胞大小不等;②中毒颗粒;③空泡形成:粒细胞受损后,胞浆发生脂肪变性,在胞浆中或细胞核上出现空泡变性;④核变性:可有核固缩、核溶解和核碎裂等变性。
(2)巨多分叶核粒细胞:胞体较大,细胞直径可达16~25um,核分叶常在5叶,甚至在10 叶以上,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急性粒细胞或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幼稚细胞的胞浆中可出现,它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参考价值。
(4)球形包涵体(Dohie体):见于严重感染,如猩红热、白喉、肺炎、麻疹、败血症、灼伤等严重感染时。
2.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现认为是由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少数为B淋巴细胞,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超过2%,根据细胞形态特点,异形淋巴细胞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三型。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①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形淋巴细胞可高达0.10以上,另见于某些细菌感染、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或原虫感染如疟疾等;②药物过敏;③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④其他如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治疗等也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1)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外周血中。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杆状核粒细胞>0.06,称轻度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0.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者为中度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0.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时,为重度核左移,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叶甚至于5~6叶以上,若5叶者超过0.05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血清磷酸酶 下一篇血常规化验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