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血液病    出血性疾病   

阿根廷出血热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阿根廷出血热是分别由鸠宁(Junin)和马秋博(Machupo)病毒引起的,啮齿动物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肌痛、出血、休克,神经异常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
潜伏期6~14天,起病徐缓,第一病周,逐渐出现不适,体温渐升,第3病日可达39℃,剧烈头痛,腰痛,肌肉关节痛,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痛,部分病人眼眶疼痛,亦可有便秘或腹泻,体检见面,颈及上胸部潮红,上胸,上臂及腋窝皮肤可见瘀点,瘀斑,淋巴结中度肿大,结膜充血,眶周水肿,口咽黏膜充血,细小瘀点,软腭有大小不一的水泡,牙龈充血或出血,1/5病例于第4~6病日出现特殊的神经症状,表现为定向障碍,手和舌意向性震颤,中度共济失调,皮肤感觉过敏,腱反射和肌张力减退,女性患者常有轻度至中度的子宫出血,并可作为阿根廷出血热的首发症状,少数病人急性起病,似急腹症而致手术,第1周末随着发热的迅速消退而出现低血压,少尿和不同程度脱水,持续48h后渐恢复,病重者可发生昏迷休克,少数在48~72h死亡。

血象: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热退后渐恢复,可有蛋白尿及管型而血沉正常。

第2病周:70%~80% 病人上述症状和体征减轻,但乏力,脱发及记忆力减退需经1~3个月恢复期,不留后遗症,20%~30% 病人在8~12病日出现胃,肠,鼻,齿龈,子宫等严重出血或神经系统损害(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兴奋和震颤,甚至谵妄,抽搐,昏迷),也可同时出现,导致死亡,此期常合并肺炎,尿道炎,败血症,甚至气性坏疽,但白细胞增高不明显,易被延误诊断。

1.临床诊断 在流行区(阿根廷或玻利维亚)或进入流行区人员,或有与鼠类接触史,出现发热,剧烈头痛,腰痛,肌肉关节痛,眼眶痛,上腹痛,皮肤瘀点,瘀斑及子宫出血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眶周水肿,咽黏膜充血,瘀点,瘀斑及小水泡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管型出现,而血沉正常,即可作出诊断本病。

2.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①取病人血液(急性发热期)淋巴组织(死亡病例)接种于小白鼠,豚鼠,以及绿猴肾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单层培养,分离病毒, ②取疑似阿根廷出血热病人的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接种于vero细胞单层培养,是分离鸠宁病毒最敏感的方法。

(2)免疫组化方法如免疫荧光或 PAP 法:可在 1~3 天内出结果,利于早期诊断。

(3)血清学检测:间接荧光试验和空斑还原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早期诊断,补体结合试验,不能早期诊断用,但可用于筛选阿根廷出血热免疫血浆供血者。
(一)发病原因

鸠宁与马秋博病毒同属于沙粒病毒属,因在超薄片上呈沙粒状而得名,鸠宁病毒为RNA病毒,直径60~280nm,平均110~130nm,呈球型,扁球型或多样型,外膜上有2~10个长约6nm,球棒状突起物,毒粒内含2~10个直径20~25nm沙粒状颗粒,该病毒对新生小白鼠和地鼠有致病性,故可用来分离病毒,马秋博病毒在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上与鸠宁病毒相似。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是主要的,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复制增生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出血,水肿,休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血象: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热退后渐恢复,可有蛋白尿及管型而血沉正常。

2.病毒分离:①取病人血液(急性发热期)淋巴组织(死亡病例)接种于小白鼠,豚鼠,以及绿猴肾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单层培养,分离病毒, ②取疑似阿根廷出血热病人的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接种于Vero细胞单层培养,是分离鸠宁病毒最敏感的方法。

3.免疫组化方法如免疫荧光或 PAP 法:可在 1~3 天内出结果,利于早期诊断。

4.血清学检测:间接荧光试验和空斑还原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早期诊断,补体结合试验,不能早期诊断用,但可用于筛选阿根廷出血热免疫血浆供血者。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α-贮存池病 下一篇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