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方剂   

起伛汤

标签: 起伛汤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起伛汤
起伛汤
起伛汤主要由薏仁3两,白术2两,黄耆1两,防风3分,附子1分等药材配制而成。处方来源于《辨证录》卷二。方剂主治大病之后,湿气入于肾宫,误服补肾之药,腰痛如折,久而成为伛偻者。水煎服,日用1剂。服1月而腰轻,服2月而腰可伸矣,服3月而。





目录

[显示全部]

祛湿止痛编辑本段回目录

起伛汤成分防风,别名为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归膀 胱;肺;脾;肝经,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等症状。

药理作用

起伛汤金箔散
防风


1.镇痛作用

1.1.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体重18-21g小鼠24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1ml含2g生药)40g/kg和同体积水。1小时后ip0.5%醋酸0.2ml/20g,观察20分钟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果防风组小鼠扭体反应数为11.4±1.8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9.2±2.4次(P<0.05)。

1.2.对小鼠痛阈的影响:采用热板法测定痛阈,其条件是热板温度为55±0.5℃。取体重18-20g雌性小鼠,经预测反应潜伏期后挑选其反应潜伏期不超过30s的小鼠20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相当生药40g/kg及同体积水,测定给药前后小鼠反应潜伏期,结果见表2,防风组小鼠的反应潜伏期在服药后60s及90s均明显延长,(P<0.05)。

1.3.电刺激鼠尾法:电刺激鼠尾法表明,防冈乙醇浸剂给小白鼠ig21.18g/kg及sc42.36g/kg,均有一定镇痛作用,给药后镇痛率分别为46.4%和56.7%,60分钟后的镇痛率则分别39.O%与53.3%。

2.镇静作用

2.1.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的影响:取体重20-28g小鼠40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相当40g/kg和同体积水后1小时,ip戊巴比妥钠35mg/kg,记录15分钟内动物入睡数,以翻正反射消失1分钟以上为入睡指标。结果防风组入睡小鼠(17只,85%)比对照组(17只,35%)明显增加(P<0.01)。

2.2.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取体重20-22g小鼠24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相当40g/kg和同体积水后50分钟,记录10分钟内小鼠活动次数。结果防风组为226.3±35.9、对照组为326.7±27.7,可见防风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0.01)。

2.3.抗炎作用:取体重24g-26g雄性小鼠20只均分二组,剂量同上,l小时后,用巴豆油合剂25ul涂右耳致炎,4小时处死小鼠,称重并观察炎症反应程度。结果防风组的肿胀程度(13.9±0.9mg)明显低于对照组(18.4±1.2mg)(P<0.05)。

2.4.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二种霉菌(产黄青霉、杂色曲霉)等有抑菌作用,而对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福氏及志贺氏痢疾杆菌无抑菌作用。

5.抗过敏作用

5.1.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取体重25-28g雄性小鼠20只均分二组,用5%DNCB丙酮溶液0.01ml背部皮肤致敏,次日再致敏一次,5天开始给药,防风组小鼠每日po防风20g/kg,对照组服用同体积水,连续给药7天,在末次给药后用1%DNCB丙酮0.02ml涂右耳,20小时处死小鼠取左右耳片(直径8mm)称重,以二耳片重量之差表示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程度。结果防风组为2.90±0.45mg,明显低于对照组4.88±0.78mg(P<0.05),说明防风有抑制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5.2.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的影响:取体重250g-350g豚鼠10只,于每只豚鼠腹腔注射5%卵蛋白1ml,同时二后腿各注射0.4ml致敏,4周后 进行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试验。结果,气管收缩(2.8±0.5mm),比对照试验(7.8±0.7mm)明显降低。回肠收缩试验结果,10段回肠收缩高度为31.8±4.3mm比对照组10段回肠收缩高度(42.4±5.2mm)明显降低。

6.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取体重23-25g小鼠24只分2组,每日ig给药1次,连服4天,在末次给药后同时ip5%鸡红细胞液0.5ml再处死,计算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7.解热作用:将家兔用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制成动物致热模型。Ip关防风水煎液2g/kg,以安替匹林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防风水煎液在1-2小时内解热作用明显。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暴干。

2.陶弘景:郡县无名沙苑。今(防风)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琊者,郁州互市亦得之。次出襄阳、义阳县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 惟实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

3.《唐本草》:防风今出齐州,龙山最善,淄州、兖州、青州者亦佳。叶似牡蒿、附子苗等。《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沙苑在同州南,亦出防风,轻虚不如东道者,陶云无沙苑,误矣。襄阳、义阳、上蔡元无防风,陶乃妄注尔。

4.《蜀本草》:《图经》云:防风叶似牡蒿,白花。八月、九月采根。

5.《本草图经》:防风,今京东、淮、浙州郡皆有之。根土黄色,与蜀葵根相类;茎叶俱青绿色,茎深而叶淡,似青蒿而短小,初时嫩紫,作菜茹极爽口。五月开细白花,中心攒聚作大房,似莳萝花,实似胡荽而大,二月、十 月采根暴干。关中生者,三月、六月采,然轻虚不及齐州者良。又有石防风,出河中府,根如蒿根而黄,叶青花白,五月开花,六月采根暴干,亦疗头风眩痛。又宋、毫间及江东出一种防风,其苗初春便生,嫩时红紫色,彼人以作菜茹,味甚佳,然云动风气。《本经》云:叶主中风热汗出,与此相反,恐别是一种耳。

燥湿利水编辑本段回目录

起伛汤
白术
起伛汤成分白术,其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1.陶弘景: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

2.《清异录》:潜山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

3.《本草图经》:术,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一名山蓟,以其叶似蓟也,茎作蒿干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或有黄白花者;入伏后结子;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细根,皮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暴干,干湿並通用,今八月采之。谨按术有二种,陶注《本草》云,白术叶大而有毛,甜而少膏,赤术细苦而多膏是也。其生平地而肥大于众者名杨枹蓟,今呼之马蓟,然则杨枹即白术也。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岗上,叶叶相对,上有毛,方茎,茎端生花,淡紫碧红数色,根作桠生。以大块紫花者为胜,凡古方云术看,乃白术也。

4.《本草衍义》:古方及《本经》只言术,未见分其苍、白二种也,只缘陶隐居言术有两种,自此人多贵白者。今人但贵其难得,惟用白者,往往将苍术置而不用。如古方平胃散之类,苍术为最要药,功尤速。

5.《本草蒙筌》:浙术,俗呼云头术,种平壤,颇肥大,由粪力灌溉。术,俗呼狗头术,产深谷,虽瘦小,得土气充盈。宁国、池州、昌化产者並与歙类,境界相邻故也。采根秋月俱同,制度烘曝却异。浙者大块旋曝,每润滞油多;歙者薄片顿烘,竟干燥白甚,凡用惟白为胜,仍觅歙者尤优。

6.《纲目》:白术,枹蓟也。吴、越有之,人都取根栽莳,一年即稠,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彼人剖开暴干,谓之削术,亦曰片术。陈自良言白而肥者是浙术,瘦而黄者是幕阜山所出,其力劣。昔人用术,不分赤、白,自以来,始言苍术苦辛气烈,白术苦甘气和,各自施用,亦颇有理。並以秋采者佳,春采者虚软易坏。

7.《本经逢原》:云术肥大气壅,台术条细力薄,宁国狗头术赤皮稍大,然皆栽灌而成,故其气浊,不若于潜野生者气清,无壅滞之患。白术入诸补气药,饭上蒸数次用;入肺胃久嗽药,蜜水拌蒸;入脾胃痰湿药,姜汁拌晒;入健脾药土炒;入泻痢虚脱药,炒存性用;入风痹、痰湿、利水、破药,俱生用;然非于潜产者,不可生用也。

各家论述

1.《汤液本草》:《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2.《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3.《本草经疏》: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死肌者,湿毒侵肌肉也。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肾所致也。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止汗、除热、消食者,湿热盛则自汗,湿邪客则发热,湿去而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也。又主大风在身面者,术气芳烈而悍,纯阳之物也,风为阳邪,发于阳部,故主之也。风眩头痛目泪出者,阳虚则风客之而眩,痰厥则头痛,风热壅则目泪出也。消痰水,逐皮间水、结肿,除心下急痛,及霍乱吐下不止者,湿客于则滞而生痰,客于脾则生水,脾虚湿胜,则为水肿,湿客中焦则心下急满,脾胃俱虚,则中焦不治,而湿邪客之,则为霍乱吐下不止也。利腰脐间血者,血属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无不愈矣。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者,湿去则胃强,而津液自生,寒湿散则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则消谷而嗜食矣。《本经》无分别,陶弘景有赤、白二种,近世乃有苍、白之分,其用较殊,要之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药性偏长,物无兼力,此天地生物自然之道也。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日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者勿服。《刘涓子痈疽论》云:溃疡忌白术,以其燥肾而闭气,故反生脓作痛也。凡脏皆属阴,世人但知术能健脾,此盖指脾为正邪所干,术能燥湿,湿去则脾健,故曰补也。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损脾阴也。何补之足云?此最易误,故特表而出之。

4.《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利,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月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或痰涎呕吐,眩晕昏眩,或腹满肢肿,面色痿黄,此胃虚不运,脾虚蕴湿之证也;以上诸疾,用白术总能治之。又如血虚而漏下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大抵此剂能健脾和胃,运气利血。兼参、耆而补肺,兼杞、地而补肾,兼归、芍而补肝,兼龙眼、枣仁而补心,兼芩、连而泻胃火,兼橘、半而醒脾土,兼苍、朴可以燥湿和脾,兼天、麦亦能养肺生金,兼杜仲、木瓜,治老人之脚弱,兼麦芽、枳、朴,治童幼之疳癥。黄芩共之,能安胎调气。枳实共之,能消痞除膨。君参、苓、藿、半,定胃寒之虚呕。君归、芎、芍、地,养血弱而调经。温中之剂无白术,愈而复发。溃疡之证用白术,可以托脓。

5.《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别录》以为利腰脐间血者,因脾胃统摄一身之血,而腰脐乃其分野,借其养正之功,而瘀血不敢稽留矣。张元素谓其生津止渴者,湿去而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谓其消痰者,脾无湿则痰自不生也。安胎者,除胃中热也。

6.《本草崇原》: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陶弘景《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赤术,即是苍术,其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发汗,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后人谓苍术之味苦,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

7.《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8.《长沙药解》: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

9.《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性温而燥,气不香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药方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起伛汤
中医
《辨证录》>卷之二

腰痛门

人有两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者。夫腰痛不同,此病因房劳力役,又感风湿而成。

伤肾之症,治须补肾矣。然有补肾而腰愈痛者,其故何也?盖腰脐之气未通,风湿入于肾而不得出故也。法宜先利其腰脐之气,以祛风利湿,而后大补其肾中之水火,则腰轻而可以俯仰矣。方用轻腰汤∶

白术(一两)薏仁(一两)茯苓(五钱)防己(五分)水煎服。连服二剂而腰轻矣。

此方惟利湿而不治腰,又能利腰脐之气,一方而两治之也。

然不可多服者,以肾宜补而不可泻,防己多用必至过泄肾邪。肾已无邪可祛,而反损正气,故宜用补肾之药,而前药不可再用矣。方另用三圣汤∶

杜仲(一两)白术(五钱)山茱萸(四钱)水煎服。

此方补肾中之水火,而仍利其腰脐者,肾气有可通之路,则俯仰之间,无非至适也。

此症用术桂汤亦神。

白术(三两)肉桂(三分)水煎服。二剂全愈,不再发。

人有动则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者,乃肾虚腰痛也。夫肾分水火,未可以虚字一言了之。经谓诸痛皆属于火,独肾虚腰痛非火也。惟其无火,所以痛耳。治法似宜单补肾中之火,然而火非水不生,若徒补火而不补水,所谓无阴不能生阳,而痛不可遽止,必须于水中补火,水火既济,肾气足而痛自除,此即贞下起元之意也。方用补虚利腰汤∶

熟地(一两)杜仲(五钱)破故纸(一钱)白术(五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自愈。

熟地补肾水也,得白术则利腰脐,而熟地不腻,杜仲、破故补火以止腰痛者也,得熟地则润泽而不至干燥,调剂相宜,故取效最捷耳。

此症用实腰汤亦佳。

杜仲(一两)白术(二两)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肉桂(一钱)水煎服。十剂全愈。

人有腰痛,日重夜轻,小水艰涩,饮食如故者,人以为肾经之虚,谁知是膀胱之水闭乎?膀胱为肾之府,火盛则水不能化,而水反转入于肾之中。膀胱太阳之经也,水火虽犯肾阴,而病终在阳而不在阴。若不治膀胱,而惟治肾,用补精填水,或用添薪益火,适足以增其肾气之旺。阴旺而阳亦旺,肾热而膀胱益热,致水不流而火愈炽。膀胱之火愈炽,必更犯于肾宫,而腰之痛何能痊乎。方用宽腰汤治之。

车前子(三钱)薏仁(五钱)白术(五钱)茯苓(五钱)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剂而膀胱之水大泄,二剂而腰痛顿宽也。

夫车前、茯苓以利膀胱之水,薏仁、白术以利腰脐之气,则膀胱与肾气内外相通。又得肉桂之气,尤易引肾气而外达于小肠,从阴器而尽泄,腰痛有不速愈哉。

此症用术桂加泽泻汤亦神。

白术(一两)泽泻(三钱)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剂即通。

人有大病之后,腰痛如折,久而成为伛偻者,此乃湿气入于肾宫,误服补肾之药而成之者也。夫腰痛明是肾虚,补肾正其所宜,何以用补肾填精之药,不受其益,而反受其损乎?不知病有不同,药有各异。大病之后,腰痛如折者,乃脾湿而非肾虚也。脾湿当去湿,而乃用熟地、山茱一派滋润之药,虽非克削之味,而湿以加湿,正其所恶,故不特无益,而反害之也。医工不悟,而以为补肾之药尚少用之也,益多加其分两,则湿以助湿,腰骨河车之路,竟成泛滥之乡矣,欲不成伛偻不可得也。方用起伛汤∶

薏仁(三两)白术(二两)黄(一两)防风(三分)附子(一分)水煎服。日用一剂,服一月而腰轻,服两月而腰可伸矣,服三月而全愈。

此方利湿而又不耗气,气旺则水湿自消,加入防风、附子于、术之中,有鬼神不测之机,相畏而相使,建功实奇。万不可疑药剂之大,而少减其品味,使废人不得为全人也。

此症用术防桂汤亦可。

白术(四两)黄(二两)防己(一钱)肉桂(一钱)水煎服。十剂轻,二十剂愈。

人有跌打闪挫,以至腰折不能起床,状似伛偻者,人以为此腰痛也,而不可作腰痛治。

然腰已折矣,其痛自甚,何可不作腰痛治哉。或谓腰折而使之接续,其中必有瘀血在内,宜于补肾补血之中,而少加逐瘀治血之药,似未可止补其肾也,而不知不然。夫肾有补而无泻,加逐瘀之味,必转伤肾脏矣。折腰之痛,内伤肾脏,而非外伤阴血,活血之药不能入于肾之中,皆不可用,而必须独补肾也。惟是补肾之剂,小用熟地(一斤)白术(半斤)

水大碗数碗,煎服。一连数剂,而腰如旧矣。

夫熟地原能接骨,不止补肾之功,白术善通腰脐之气,气通则接续更易,但必须多用为神耳。使加入大黄、白芍、桃仁、红花之药,则反败事。若恐其腰痛而加杜仲、破故、胡桃等品,转不能收功矣。

人有露宿于星月之下,感犯寒湿之气,腰痛不能转侧,人以为血凝于少阳胆经也,谁知是邪入于骨髓之内乎。夫腰乃肾堂至阴之宫也,霜露寒湿之气,乃至阴之邪也。以至阴之邪,而入至阴之络,故搐急而作痛。惟是至阴之邪,易入而难散。盖肾宜补而不宜泻,散至阴之邪,必泻至阴之真矣。然而得其法,亦正无难也。方用转腰汤∶

白术(一两)杜仲(五钱)巴戟天(五钱)防己(五分)肉桂(一钱)苍术(三钱)羌活(五分)桃仁水煎服。一剂而痛轻,再剂而痛止也。

此方以白术为君者,利湿而又通其腰脐之气,得杜仲之相佐,则攻中有补,而肾气无亏。且益之巴戟、肉桂以祛其寒,苍术、防己以消其水,更得羌活、桃仁逐其瘀而行其滞,虽泻肾而实补肾也。至阴之邪既去,而至阴之真无伤,故能止痛如神耳。

此病用术桂防汤亦佳。

白术(二两)肉桂(三钱)防己(一钱)(五钱)水煎服。十剂见效。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资生丸 下一篇身痛逐瘀汤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