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方剂   

水红花

标签: 水红花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荭草
荭草
荭草

出处:
1.《名医别录》:荭草,如马蓼而大,生水傍。五月采实。
2.《纲目》: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故曰荭,曰鸿,鸿亦大也,《别录》有名未用草部中有天蓼,云一名石龙,生水中,陈藏器解云:天蓼即水荭。据此,则二条乃一指其实,一指茎叶而言,今并为一。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其花色浅红成穗,深秋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其色赤黑而肉白,不甚辛。

拼音名:HónɡCǎo

别名:游龙、红、茏古、岿、龙(艹颉)、红草、茏鼓、天蓼、石龙、大蓼、水红、水红花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草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orientaleL.

目录

[显示全部]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荭草
荭草
采收和储藏:晚秋霜后,采割茎叶,洗净,茎切成小段,晒干;叶置通风处阴干。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或煎汁洗。

考证:①治风湿性关节炎:东方蓼全草一两。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②生肌肉:水荭花根煎汤淋洗,仍以其叶晒干研末,撒疮上,每日一次。

原形态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化学成份编辑本段回目录

荭草
荭草
地上部分含槲皮甙(quercitrin),3,3′,5,6,7,8-六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黄酮(3,3’,5,6,7,8-hexamethoxy-4′,5′-methylenedioxyflavone),5-羟基-3,3’,6,7,8-五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黄酮(5-hydroxy-3,3′,6,7,8-pentamethoxy-4′,5′-methylenedioxyflavone),3’-羟基-3,4′,5,5′,6,7,8-七甲氧基黄酮(3′-hydroxy-3,4′,5,5′,6,7,8-heptamethoxyflavone),3,3′,5,8-四甲氧基-4′,5’,6,7-双(亚甲二氧基)黄酮〔3,3′,5,8-tetram-ethoxy-4′,5′,6,7-bis(methylenedioxy)flavone],3’-羟基-3,4’,5,5′,8-五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3′-hydroxy-3,4′,5,5’,8-penta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3’,5-二羟基-3,4’,5’,8-四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3’,5-dihydroxy-3,4′,5′,8-te-tra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3,3’,4′,5,5′,8-六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3,3’,4′,5,5’,8-hexa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洋地黄黄酮(digicitrin),月橘素(exoticin)[1]。叶含荭草素(orientin),荭草甙(orientoside)A、B[2,3]及大量的叶绿配(plastoquinone)[4],牡荆素(vitexin)[5]。

药理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荭草
荭草
1.抗肿瘤作用:取小鼠每天灌胃水荭子(即水红花子)煎剂、酊剂或石油醚提取物,连续10天,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及实体型)和肉瘤-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稳定,需进一步证实。

2.抑菌作用:荭草果实(即水红花子)水煎剂用打洞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mm和13mm。用挖沟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抑制距离分别为16mm和7mm。水煎剂的浓度为1:1。

3.利尿作用:陈方良等用大白鼠做利尿试验,按10g/1kg投予水红花子煎剂与对照组比较,6小时尿量分别为6.14±0.65和4.54±0.62ml/100g(P<0.05);流浸膏剂分别为6.96±1.32和5.6±0.96ml/100g(P<0.05),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机理可能为给药后引起血液胶体渗透压的增加,使水分大量进入血循环,导致肾小球滤过量增加,同时抑制了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所致。

各家论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1.《别录》:主恶疮,去痹气

2.《唐本草》:除恶疮肿,脚气,煮浓汁渍之。

3.《植物学大辞典》:治疝气

4.《国药提要》:去疟,医毒虫咬伤。

5.《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附方编辑本段回目录

荭草
荭草
①治胃脘血气作痛:荭草花一大撮,水二钟,煎一钟服。(《董炳集验方》

②治心气疞痛:荭草花为末,热酒服二钱。(《摘元方》)

③治痢疾初起:荭草(取花、叶)炒末。每服三钱,红痢蜜汤下,白痢沙糖汤下。(《经验广集》)

④贴痞:荭草(花、叶、茎、同用),取一、二担水,满锅煮透,去渣,存汁,慢火熬成膏,纸绢任摊,狗皮更好。(《经验广集》水荭花膏)

⑤治横痃:荭草一握,红糖五钱。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要求湿润、疏松,可在屋旁和沟边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春播,播种前,先深挖土地,敲细整平,按行、株距各约33~35cm开穴,深约7cm,每穴播种子约10粒,每1hm2播种量9~15kg,播后施人畜粪水,盖上草木灰或细土约1cm左右。

田间管理当苗长出2~3片真叶时,匀苗、补苗,每穴有苗2~3株,并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至6月再行中除、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若遇干旱要注意浇水。

功效编辑本段回目录

荭草
荭草
1.《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2.《滇南本草》:破血,洽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

3.《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

4.《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

5.《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6.《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

7.《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胀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科属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荭草
荭草
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茎通常具膨大的节。叶为单叶,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稀为单性,辐射对称;花序由若干小聚伞花序排成总状、穗状或圆锥状,花有时单生;花被片3~6;雄蕊6~9,极少为16,有花盘;雌蕊1,子房上位,1室。瘦果卵形,具3棱或扁平,通常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胚弯生或直立,胚乳丰富。约40属8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中国产11属200余种。蓼属分布于全国各地;大黄属分布于西北、西南及华北的山区;沙拐枣属木蓼属分布于西北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冰岛蓼属分布于西北及青藏高原的高山区;翼蓼属、翅果蓼属为中国的特有属。
约30属80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5属200多种,分布于全国。已知药用的有8属123种。

蓼科 Polygonaceae

1.蓼亚科 Polygonoideae
1.蓼族 Polygoneae
01.冰岛蓼属 KoenigiaLinn.
02.蓼属 PolygonumLinn.
05.金线草属 AntenoronRafin.
06.荞麦属 FagopyrumMill.
07.翼蓼属 PteroxygonumDamm.etDiels
2.木蓼族 AtraphaxideaeDamm.
08.沙拐枣属 CalligonumLinn.
09.木蓼属 AtraphaxisLinn.
10.翅果蓼属 ParapteropyrumA.J.Li
2.酸模亚科 RumicoideaeDamm.
3.酸模族 RumiceaeDamm.
11.山蓼属 OxyriaHill
12.酸模属 RumexLinn.
13.大黄属 RheumLinn.

附加:
14.竹节蓼属 Homalocladium(F.Muell.)Bailey

参考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龟版 下一篇二花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