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血液病检查    血液一般   

凝血酶原时间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临床表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实验室报告PT有4种方式:秒、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种形式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同。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应用价值 编辑本段回目录

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急性肝炎PT异常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型肝炎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偿期PTA>60%、失代偿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1]。Child-Pugh分级中PT延长1~4s计1分、4~6s计2分、>6s计3分,结合其它4项指标(白蛋白、胆红素、腹水、脑病)将肝病患者肝功能储备分为A、B、C级;决定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移植先后顺序的MELD评分(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公式为3.8×loge[胆红素(mg/dl)]+11.2×loge(INR)+9.6×loge[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它1),INR是3项指标之一[2]。中国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肝病DIC诊断标准中包括:PT延长5s以上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延长10s以上,因子Ⅷ:活性<50%(必备条件)[3];PT与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评价进行肝活检与外科手术患者的出血倾向,如血小板<50×109/L、PT延长超过正常4s是肝活检、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的禁忌证[4]。Schepis等[5]报道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如果PTA<70%、血小板<100×109/L同时门静脉宽度>13mm,则出现食道静脉曲张的机率大,属于高危出血患者,应作胃镜检查及相关治疗。可见PT在肝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PTA与INR在肝病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PT受组织凝血活酶来源不同、仪器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结果在实验室内部与实验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实验室报告PT的4种形式中,哪一种方式是评价肝病患者病情的最佳方式?目前存在争议的是PTA与INR。

WHO于80年代早期用INR将PT标准化。因为从人和兔脑的不同提取物所测PTR的Log值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因此需要一个校正系统将PTR与WHO标准相连。为此,1份非常敏感的人脑提取物被指定为第一国际参考物(internationalreferencepreparation,IRP),通过定义规定:第一份IRP的国际敏感化指数(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ISI)为1.0,将商业组织凝血活酶的敏感性与IRP相比,得出其ISI值,INR=PTR1ISI=PTR01.0(PTR0代表IRP所测的PTR、PTR1代表商业组织凝血活酶测同一份血浆的PTR值),INR值排除了试剂来源不同对结果所带来的差异。

INR/ISI已合理用于监测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目前INR也用于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情[6],但是否适合于肝病患者仍有争议。Robert等[7]用7种组织凝血活酶检测了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及29例口服抗凝药患者的PTs、PTR、PTA与INR。对于肝病患者,只有PTA可以排除组织凝血活酶来源不同所致PT的变化,INR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但对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只有INR可以排除组织凝血活酶来源不同所致结果的差异。

PTA组间差异的相关因素

1、WHO标定不同组织凝血活酶的ISI时用的是正常人或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的血浆,而非肝病患者的血浆。

2、肝病与口服抗凝治疗时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不同。

3、许多肝病患者INR值非常高,而它超过抗凝范围(4.0)时,标准化的准确性将大大降低。而PTA检测简单,所受影响因素少,只要准确测定正常人与肝病患者的PT即可,因此目前它是评价肝病患者病情或病情变化的最佳表达方式。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范围:11~13秒。

检查介绍: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中文名称: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英文名称: Prothrombin Time
英文又名: PT
活动度:80%~120%
INR:1.0~1.5
WHO规定报告INR值(国际标准化比值)用于国际交流才有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凝血酶原、V、Ⅶ、X因子缺陷,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抗凝血酶物质增加,严重肝功能损坏,新生儿出血症,胃肠道紊乱致使维生素K吸收不良,阻塞性黄疸。
WHO规定用Warfarin(法华林)时INR值允许范围为:
手术前处理:(非髋离手术1.5~2.5,髋部外科手术2.0~3.0);预防静脉血栓;2.0~3.0;活动性静脉血栓;(反复发生的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预防2.0~4.0);预防动脉血栓和栓塞包括心脏瓣膜(机械瓣)的手术:3~4.5。
临床上用注射维生素K前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用来做肝源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
人体内存在着正常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此系统一直保持着动态的生理平衡。若止凝血活性增强或抗凝血活性减弱,便会导致血栓前状态或血栓形成;相反,会引起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有关止血和凝血的检查项目,从临床需要出发,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其他检验项目两大部分。

出血性凝血编辑本段回目录

 凝血常规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参考值:平均秒值:(12±1)s:
男性:11~13.7s。
女性:11-14.3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临床意义PT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使用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利尿剂等。
PT缩短:先天性Ⅴ因子增多症、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建议:
(1)显著减少建议检查肝功能。
(2)检查前应尽量不饮酒,不吃高脂饮食。
(3)若PT显著增高,应预防出血倾向。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参考值:(37±3.3)s,超过正常对照值10s以上有意义。·

临床意义:

APTT延长:先天性因子Ⅷ、Ⅸ、Ⅺ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Ⅺ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注意事项:时间缩短应预防高凝引起的并发症。
5.PT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患者PTs/正常参比血浆PTs)ISI]
参考值:0.8~1.5之间
临床意义:用于口服抗凝剂的监测,2~3为宜。
注意事项:
(1)如果APTT延长,PT、TT、FIB正常,临床上有出血,建议做凝血因子确定性实验,确定血友病类型;临床上无出血,建议做血浆因子Ⅶ的促酶活性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Ⅻ缺乏症。
(2)如果APTT、PT均延长,TT、FIB均正常,建议做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Ⅱ、Ⅴ、Ⅸ、Ⅹ或多个因子缺乏症。建议做肝功能检查,确定是否为肝脏疾病。
(3)如果APTT、PT、TT、均延长,FIB降低,建议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物质,否则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4)如果PT延长,APTT、TT、FIB正常,见于Ⅶ因子缺乏症和双香豆素治疗早期。
(5)如果血凝常规与血小板均异常,建议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方面的检查。

临床应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它的升高和减低可以反映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现将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用于药物的检测

血栓栓塞性静脉炎、肺栓塞、心肌梗死、人工瓣膜置换术、血管移植术后等均需服用华法林。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维生素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维生素K,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使用,并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γ羧基化受抑制,使这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为了避免因华法林用量不足而引发栓塞,或抗凝过度而导致出血,在使用时必须监测PT。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接受华法林治疗的老年患者提供详细具体的指导,患者必须知道药物的性质、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和定期监测PT和INR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PT及INR明显延长或有出血倾向者应减量或停药,并密切观察,给以相应处理。

应用于肝病

PT是一项反映外源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综合活性的敏感试验。这些凝血因子在肝细胞合成,因此各类肝病时,PT有不同频度和程度的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不同程度的减低。测定PT或凝血因子Ⅴ、Ⅹ等可敏感地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临床上常用测定PT活动度判定肝病的病情。急性肝炎患者PT延长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症肝硬化90%,随着肝脏病情加重,
血浆PT有逐渐延长趋势,提示随着肝实质损伤程度加重, 血浆PT延长越明显,预后较差。同时肝损伤时PT测定又是预测患者存活率的一个较好指标,
PT延长越多发生出血风险越大。一些研究[2]显示术前PT延长超过3
s,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有助于肝病合并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且对判断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及患者的疗效、出血倾向的监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肝炎凝血指标相关研究[3]认为PT的相关性最好、敏感度最高。因此,血浆PT值对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病情变化、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应用于妊娠

妊娠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增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表明妊娠期纤溶活性降低,机体内环境的凝血—抗凝血调节改变而处于高凝状态。在异常情况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则由于产妇血液的高凝状态,在内源性及外源性触发瀑布机制方面,有其特殊的因素。内源性途径触发因素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血容量及宫腔内感染。外源性途径触发因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存留在宫腔内的死亡胎儿、高渗盐水引产、宫腔内感染、葡萄胎及植入性胎盘等。这些病因导致组织损伤,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进入母血,引起DIC,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同时血小板减低,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增加[4]。因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有异常出血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排除DIC的可能,及时检查PT、Fbg、D二聚体含量及血小板数量。当PT缩短或延长3
s以上呈动态变化,必须进行实验室动态监测。总之,产妇由于某些特殊生理的高凝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PT、APTT、Fbg及血小板和纤溶的相关指标,对产妇异常出血的抢救至关重要。

应用于脑梗死

脑梗死(CI)患者血栓形成过程中,致使血浆中Ⅴ、Ⅶ、Ⅹ等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速度和数量不及消耗,导致患者血浆中上述因子减少或活性及功能的改变,成为CI患者PT延长的原因之一。因人体内存在与凝血系统相抗衡的纤溶系统,机体形成血栓后,纤溶系统此时发挥保护作用,对已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血栓的溶解使斑块破裂处创面重新暴露,又成为血栓再形成诱因,而且斑块破裂处富含血小板,机体自溶栓使已覆盖的血小板重新暴露,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第Ⅵ因子对肝素的灭活作用,使肝素失去抗凝作用,这也为血栓再形成提供条件。随着血栓溶解,血栓结合的凝血酶也被释放出来,增加局部和血循环凝血活性;机体残留的血栓具有高度致栓性,是血栓扩大和再形成的根源,因此,本应起保护功能的纤溶系统,反而充当了激活凝血系统的角色,促使血栓进一步形成,导致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水平、活性、功能改变,而使CI患者的PT延长,相应的INR值增大[5]。故CI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对于医生用药指导、用药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而且其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实惠,也为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应用于肾病

肾病综合征并非是单一疾病,各种肾小球疾病如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急性进行性肾炎以及各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大量蛋白随尿排出,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又能刺激肝脏合成,减少了脂类的分解和周围组织的利用,引起了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PT缩短,Fbg增高,从而使得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导致血栓的发生[6]。而血栓的形成及调解主要与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及血流变有关。肾病综合征患者低蛋白是高血脂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使得血液浓缩,血小板数量增加及功能亢进;另外,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又可使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血管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各项血凝指标,可作为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观察指标,对治疗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凝血四项 下一篇纤维蛋白原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