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疾病   

热伏少阳证

标签: 热伏少阳证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热伏少阳证
热伏少阳证

大柴胡汤复见于《热伏少阳证论》 ,本条“按之心下满痛”一句是点睛之笔,学习时应与《热伏少阳证论》第106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及第140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互参。以方测证,本条尚可见郁郁微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舌苔黄、脉弦有力等症。

目录

[显示全部]

临床表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

病理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热伏少阳证
热伏少阳证

人体的正气受损。交争越轻,则损伤较轻;交争愈烈,则虚损愈重。温热性质的正邪交争,主要引起阴津的亏损,极其危重者,先亡阴后亡阳;湿热性质的交争,既伤阴液又伤阳气,随疾病的转化或亡阴或亡阳。不同病邪轻重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交争,所伤阴津的程度也有别。温热所致的伤阴,轻伤津液,重伤营血,甚至伤阴液。如风热、燥热较轻,易伤肺胃津液,在疾病的过程中期或末期,容易出现肺胃津液亏损的病机改变。暑热、伏寒化温的热性较盛,易伤肝肾之阴,并且火热食气,可出现气津两虚,甚则津气欲脱的病机改变。湿热病邪引起的正邪交争,伤阴与伤阳同时并见,疾病过程中既可见津液失养,又可伴见阳气不足的临床表现,后期由于感邪、体质、失治等因素的影响,湿热从寒或从热而化。从热而化者较多,则化燥伤阴;从寒而化者较少,则阳少虚寒,甚至湿胜阳微、气竭阳亡。

辨证要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①本证以血液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为主要病机。
②以面色萎黄,或面、舌、、爪甲色淡白、脉虚而细为辨证依据。
③血虚证以心、肝两脏为多见,故有心悸、失眠多梦,或头晕目眩、手足拘挛麻木、月经量少色淡等心、肝病症的定位症状。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热与血结证 下一篇热伤肺津证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